第261章 施粥(1 / 2)

明州官衙前的青布幔子早被风撕开了口。榆木桶里的米粥咕噜冒着泡,米香中混着淡淡的焦香,勾得人肠子直打结。

哐当一声,空瓷碗在八仙桌上打着圈圈。众人皆是一愣。王蕙面有难色,嘟囔道:“我爹捐了二千担粮食,你们就给我吃这个。”

“蕙丫头,闭嘴。明州乃灾区。”谢烨拍着桌子厉声呵斥道。不知为何,他憋不住心中的火气。

谢烨如此暴躁,众人皆是一惊。

王蕙委屈,心有不甘转脸哭泣。仲南好心递上咸鱼。

“小娘子,这是稠粥。大伙凑合吃吧。”主簿王大人心焦力疲说道。深更半夜,灾民早已挤在府衙门口,那有气无力的哀嚎声让人心惊。

李三思大惊,低喃道:“王大人,稠粥?灾民吃的是稀粥?”他在户部“先行吏事”才知晓,稻米分三个等级,头白,次白,黄糙。赈灾粮乃黄糙米的碎米。谷屑多,辣嗓子。

王大人无奈点头,正所谓僧多肉少,赈灾粮不够呀。

“大人,派粥吗?灾民已在府衙门排起长队。”一个小吏急匆匆进来回禀。时辰未止,派粥时辰过早,灾民又有得闹。

“加水,施粥。快!”王大人挥手,两小吏一前一后把榆木桶抬了出去。

高门大户的子弟没见过赈灾现场,纷纷跟了出去。

“赈灾粮不是早送来了吗?”李三思疑惑不解望向柳升。运粮队出城那日,他是亲眼见过的。一辆车跟着一辆车,绵绵不绝。

柳升摊摊手,无奈摇头。这帮龟孙子,赈灾粮让人抢了,他昨日才知晓此事。

“赈灾娘在灵桥门地界让人抢了。”王大人咬牙切齿说道。幸好,近段时间,一道士派人送来一批粮食。

“这附近真有盗匪?”柳条儿搁下碗,不敢置信嚷道。太平盛世这么多年。盗匪的存在仅限于柳升对他的恐吓中。

“柳条儿,你给我警醒些,明日上山剿匪。”柳升朝柳条儿做出一个抹脖子的动作。

柳条儿摸着脖子,瑟缩抖了抖。

“我去施粥。”十二娘神情自若站起。这一切仿佛跟她无甚关系。

“我去帮忙。”柳升神色自若,不动声色说道。

姜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粥棚用青布幔子围着。左边架着大铁锅,下边燃着碎木枯枝,正在熬着碎米粥,右边是架高的榆木桶,稀薄的汤水甚至能倒出人影。

几个衙役正手持木棒拦人。排在最前头的老汉手抖得厉害,浮肿的脸正泛着蜡黄的光。稀稀的米汤顺着豁口的陶碗淌下,老汉老泪纵横,赶忙低头舔舐着溢出豁口的米汤,喉咙里发出幼兽般的呜咽。

此情此景,李三思大为震撼,甚至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恍惚间,一妇人抱着牙牙学语的孩童正朝他缓缓走来。那妇人笑容可掬,面容模糊不清。

“李三思。”姜姚喊了一声,李三思三心二意,不在状态,粥洒了都不知道。

“李三思!”姜姚继续喊道,勺子不能硬抢,粥洒得更多。

李三思骤然惊醒。怎么可能。妇人的面容与夏荷的脸重合了。他心神不宁低喃:“怎么了?”

“粥洒了。”姜姚冷哼一声,不客气抢过勺子。恶狠狠瞪向他。

“三思,柳将军正组织学子们去海边拾柴。你去看看。”谢烨建议道。这几日,夏荷一直跟他闹别扭,他甭提有多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