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这么败了么”
领兵的朝鲜大将神情呆滞的喃喃自语道,这一切来的太过突然,打击实在是有些大了
“将军大人,我们还有5000装备了先进燧发枪的精锐士兵,我们还能继续战斗下去”
旁边的朝鲜将领出生提醒道。
这些朝鲜将领都是朝鲜王国的既得利益者,绝对的主战派,他们很清楚这场战争完全失败意味着什么
哪怕是,让汉军损失大一些,为后面的和谈获得一些筹码也是好的啊
要是让汉军零战损赢了,朝鲜王国会变成什么
好歹人家攻打满清帝国时,至今已经死伤过千了呢
那些走投入路的朝鲜将领,毫无羞耻感的将自己的朝鲜王国拿来跟庞大的满清帝国对比起来
也不想想以朝鲜王国的国力跟满清帝国对比,有多大的差距
不多时,一脸自信的薛自伍看到了很有喜感的一幕,数千扛着燧发枪,走着歪歪扭扭横队方阵的朝鲜士兵,迎面向前进中的汉军走来
久经战场的薛自伍差点笑出声来,朝鲜人到底哪来的自信,敢这么直挺挺的过来送死
那只怎么看都不咋地的燧发枪部队,恐怕连使用同样武器的英国红杉军一轮近距离齐射都扛不住吧
战场上,从来没有同情弱智的规则,面对踏步而来的朝鲜精锐,汉军很快用更远的排枪,更远的掷弹筒密集攒射回敬了过去
在一阵阵排枪声和爆炸声中,朝鲜王国最后一只能战之兵,理所必然的跪了
之前还在叫嚣着继续战斗的朝鲜将领,早已在燧发枪部队溃败时,扬马而逃
436章 汉军狗腿子
朝鲜王国首都汉城皇宫中,现任的李氏国王正和几个心腹大臣廷议中。
“陛下,近日里汉城里流传出诋毁王室要投降汉军的谣言,谣传的内容极尽侮辱性,对王室的威望打击甚大,老臣请求陛下对传播的源头严惩不贷”
坐在上首的李姓国王听后皱眉不语,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说关于王室的负面影响了,他哪里不知道这种事情的源头在哪
无非就是那些朝鲜王国的士绅地主以及利益群体,察觉到了王室私下里跟汉军统帅薛自伍之间的来往,甚至已经得知王室暗地里已经表明了投诚的态度
不然的话,那些人再胆大,也不敢几乎是跟朝鲜王国的国王明着对干
李姓国王很清楚自己暗地里投诚的做法,得罪了很大一批朝鲜权贵,要不是他手里紧紧握着数千号忠于国王的禁卫军,恐怕宫廷政变那帮人都能做得出来
可惜,李姓国王即便知道是哪些人跟自己作对,也无从下手,那批人代表的是朝鲜王国广大利益团体,在对待汉军侵略的立场上基本一致,一旦朝鲜国王先动手的话,恐怕那些不算激进的权贵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会参与进来
到时候,恐怕就是朝鲜王室跟整个朝鲜王国九成以上的权贵作对了
李姓王朝可不像满清帝国的皇帝那样,背后站着几百万铁杆旗人支持者,还有一只威望上还算可以的八旗劲旅
满清帝国的皇帝之所以能将中央集权进化到中国历史的巅峰境界,与其特殊的少数人压迫多数人政体是分不开的
如果没有旗人这个特殊群体利益抱团,恐怕满清帝国也会和当年的明朝一样,文官体系力量庞大到足以跟皇权博弈的地步
朝鲜王国的权利架构与明朝仿佛,李姓国王想要控制整个朝鲜,自然要依靠文官体系,武将的兵权削减容易,但没有整套的文官制度,对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个灾难
国王需要依靠层层文官将自己的命令下发,自然而然的,时间久了以后,这些文官就会形成一个个小的团体,在明朝被称之为党政
这也是皇权维持自身权威的平衡之道,要是让文官体系中的一个派系一家独大,皇帝的政令恐怕就要打上一个折扣了
明末时期的东林党,正是如此
哪怕崇祯兢兢业业维持国家,但执行崇祯命令的毕竟还要靠下面人,可怕的是,下面已经成为了东林党的天下,可想而知,崇祯的努力会取得多大成果
李姓国王面临的基本上也是这个问题,本来没有汉军这个威胁,朝鲜王国内部也是分成好几个派系,只是,汉军侵略朝鲜不是来当宗主国的,是来当土匪加强、、奸犯的
汉军能饶得了有用处的朝鲜王室,但下面那些肥的流油的朝鲜权贵们,却饶不了
都饶了,薛自伍抢谁去
朝鲜平民一个个穷的饭都吃不上,油水都在朝鲜权贵身上,这刀子该往哪里挥动,是人都能看出来
这就是朝鲜权贵明知道汉军势大,还倾力抵抗的原因,这是利益关系的针锋相对,汉军的霸道做法让双方没有缓和的余地,只能依靠铁与血来决定谁获利
在汉军和整个朝鲜王国的权贵利益之间,本来在朝鲜王国算得上是很牛逼的李姓王室,反倒是变成了最弱的那个微不足道,李姓国王甚至憋屈到,连城内关于诋毁自己的谣言,都无力禁止的地步
在封建时代,信息传播本就落后,上位者自然更容易维持自己的权威,更加轻易的大兴文字狱以及挥舞和谐大棒砸人
因此,只要李姓国王下定决心制止谣言,出动禁卫军,还是能办到的,只是,等办完了谣言,恐怕李姓国王的大麻烦就要降临了
李姓国王要是这么做,几乎是明摆着告诉那些利益受到威胁的朝鲜权贵,我就要跟你们对着干,将整个朝鲜王国奉献给汉军
整个朝鲜王国的权贵能不能打的动汉军李姓国王不清楚,他对于军事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