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2 / 2)

甚至,不少部族妇女还被强行”

一名大部落派出来的代表,率先说出了自己部落遇到的苦难,周围的各个部落代表听后深有同感,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见识了那些自称为美洲士兵的霸道与抢掠

实际上,苏族大联盟的权利组织,非常的民主,他们虽然实行的是七色火焰议会权利核心,但每一个大部落里,都会给依附于自己的小部落酋长和头领一定的权利。

可以说,整个苏族的走向是由七色火焰议会决定,而每一个大部落内部的决定,又是由所有的小部落酋长头头和大部落自己的长老们共同决定

整个苏族大联盟充分显示了什么叫做民主议会,这也是苏族大联盟所辖的人口不多,但却异常团结的原因,每一个苏族大联盟的成员,都觉得苏族大联盟是一个共同的家园,这里没有强权没有压迫,只有一些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已,并且,这种身份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能者居之,是苏族大联盟在长期对抗白人殖民者中,培养出来的固定形式

当然,路易斯安那实在太荒凉了,所以法国人除了占据一些交通要害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他地方都是无人管制的,印第安人可以随意放牧和生存,很少会和殖民者发生冲突,双方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冲突的,法国殖民政府压根就没有开发路易斯安那的计划

法国人的殖民地重心,主要放在加拿大地区

“大汉帝国的军队厉害么我们能不能像以前针对法国人那样,保持半独立状态”

一名没有接触过美洲野战军的代表问道。

“我们在被抢掠时,也和那些汉军士兵发生过冲突,但是他们人人都有火枪,我们的人往往没等冲到敌人身前,就大批被击杀,同等人数规模下,我们很难取胜,除非,我们集合起部落里精锐的战士,拿出部落里所有的火枪装备,跟他们对抗

那些汉军士兵虽然凶狠贪婪,但他们的作战意志并不是太强,每当他们受到损伤时,就会主动后撤,然后叫来更多的同伴,再进攻

嗯,他们的人数很多”

有些代表听到汉军的实力后,眼里出现了畏缩的情绪,试探道:“要不,我们将族人迁徙远离汉军士兵活动的区域,不和他们发生接触如何”

这种言论,立刻被大多数与汉军接触的部落代表否认

“没用的,就算我们暂时后撤,汉军士兵也迟早会继续压迫我们的生存地,我们曾经俘虏过几个汉军士兵,他们本身是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战士,他们的目标也就是大汉帝国的目标,是要将所有的美洲都纳入大汉帝国掌控之下,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在未来的某一天,都会成为大汉帝国皇帝的奴仆,或者是战死”

奴仆一词说出后,苏族大联盟所有的代表脸色巨变,他们之所以组成联盟并艰难的生存到今天,不就是为了自由俩个字么

当然,其中也有保住自己权利的私心作祟,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这片土地的印第安部落,个个都是在白人殖民浪潮里,淘出来的桀骜不驯的印第安强人,岂肯变成大汉帝国的奴仆

不错,大汉帝国对国内印第安贵族的做法,早就让这些苏族大联盟的头头们看清楚,归顺和战败投降,没多少区别,只不过一个是苟延残喘,一个是光荣战死罢了

“不,我们苏族可不像加利福尼亚那里软弱的部落,我们绝不会放弃自身的自由,去服侍那个残暴的赵杜天

为了自由,我们要和大汉帝国对抗到底”

这一论点,顿时引来了一片附和声,然而,抗争的基调定了下来,却没人提出该如何跟大汉帝国的军队打,不少代表都将目光投向了,之前一直沉默不语低头玩弄着手里匕首的一名精壮汉子。

“阿利瓦多尼,你作为我们苏族的战神,觉得该如何应对大汉帝国咄咄逼人的军队呢”

叫做阿利瓦多尼的壮汉,抬起了剑眉,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我曾经打败了一个身手不错的其他部落战士阿莫多,他当时告诉我,我可以击败他,却永远无法击败一个叫做赵杜天的人,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赵杜天是谁。”阿利瓦多尼咧开大嘴,露出一脸兴奋的表情道:“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的很想见见那个赵杜天,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能将白人驱逐并建立起一个强盛的帝国”

“阿利瓦多尼,这不是个人比试,是族群的存亡之战,你一个人再厉害,还能击败大汉帝国的军队么”

阿利瓦多尼转头望向那个提醒自己的长老,笑道:“一个人当然不行,可是,你似乎忘记我以前的战绩了,如果议会决定跟大汉帝国军队开战,我愿意为苏族取得第一个胜利。”

听到阿利瓦多尼的话,议会的众多代表露出了笑意,苏族最强的武力就是阿利瓦多尼和他的手下,只要他肯全力以赴,与大汉帝国的战斗就不一定会输

当初,阿利瓦多尼只带了不到一千人,就将阿莫多前文背叛赵杜天的印第安领袖整个迁徙过来的部落给屠了个干净

“不过,大汉帝国的军队人数毕竟远多于我们,而且武器先进,所以我需要七色火焰议会全方面的对我进行支持,让我可以随意抽调整个苏族的战士作战”

阿利瓦多尼开始索要军事权利,这些倒是没有引起议会代表的反感,印第安人的战士即使被阿利瓦多尼指挥,也只能对外作战,因为印第安人是绝不会背叛自己的部族的

129章 后勤的差距

感谢无谓化有谓币打赏1000币稚名币打赏1000币

荒凉的平原上,几十名美洲野战军士兵,一边谈笑着一边押解着上百个苏族部民和十多匹上好的战马。

期间,不时有印第安士兵拿着皮鞭抽打速度慢的,或者是单纯的看不顺眼的苏族俘虏们

这些苏族俘虏全都是青壮年,不方便押解的老人和孩子,早就被处理过了,这些印第安士兵的刺刀上,残留的红色血迹,时刻提醒着那些没有被带上手铐脚镣的苏族俘虏,即使他们身上没有任何枷锁,也不要存在什么不好的念想

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印第安士兵押解上百个空手的苏族俘虏,哪怕不用绳子将这些苏族俘虏绑起来,也丝毫不用担心发生什么变故

当然,印第安士兵这么做不是因为自大和图个方便,只是单单的因为绳索不够

在没有铁路的路易斯安那,任何一项后勤物资都要精打细算,有运送绳索镣铐的地方,还不如多带上一些粮食和水

近代战争的规模之所以比冷兵器时代的人数规模大出几十倍,主要就是后勤体系的差别。

在铁路出现之前军队的行军速度最快不超过每天三十公里,此处说的是普通的行军,而不是急行军。我们可以来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术,一个普通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但这是在不负重且路面状况良好的条件下。但士兵需要进餐和休息,不可能长时间一直保持这个速度。而且我们知道,在战时士兵要背负大量的物资,除了武器还有粮食、饮用水及被褥等,一个普通士兵的负重在十多公斤左右。这还仅仅是单兵的负重,如果再考虑到随军的大炮、弹药、粮食等辎重,行军速度只会更慢。在公路出现之前绝大部分情况下行军路线的道路状况都是很差的,道路往往很窄,一旦下雨就会立刻变的极为泥泞,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如果再考虑到古代绝大部分河流上都没有桥梁,山脉都没有隧道,行军速度就更慢了。

在赵杜天前世1805年的乌尔姆战役中拿破仑指挥法军主力由布伦港出发,长途奔袭乌尔姆,平均每天的行军速度达到惊人的24公里,这在当时就已经是闪电战了,以至于战后法军士兵骄傲的说:“我们的皇帝创造了新的战争艺术,不用武器,而用我们的双腿来作战。”

要知道当时欧洲国家军队的平均行军速度大概只有每天15公里